清明過後,節氣走到『穀雨』,我想著今年要買什麼東西给老媽吃,因為『穀雨』要『補老母』〈台語〉,爸爸在的時候,他會提醒我們:穀雨到了,該回來補老母了,當然我們也會聯想到『立夏』也快到了,記得要回去『補老爸』。爸爸走十幾年了,三個出嫁的女兒對時令沒那麼敏感了,不是忘記就是事後才想起來,日子常常在懊惱與愧疚中一年年的過去,少了『生活家』爸爸,引以為傲的傳統典故也就愈發欲振乏力了。
   爸爸是新舊時代的代表人物,恪守傳統禮俗絲毫不肯馬虎,卻又教導我們千萬要『跟得上時代』,衣服裝扮當然要時新的,謀生技藝、應對進退更要適應潮流,才能在『社會上甲人站起』,但是他又是遵照古法過日子的人:吃東西要『對時』─正月蔥、二月韭、便宜又好吃,嫩薑一過中元就老了辣了,中秋過後白露前釋迦最好吃,白露後釋迦就長蟲了,另外桃子李子啊龍眼荔枝的也要挑對時機吃,免得買貴了又吃ㄧ堆農藥,花錢又傷身˙˙˙這些道理跟方法從小聽到大,聽命行事就對了,反正什麼都會有爸爸敎。那時候,也許有點窮,有些累,可是被爸爸敎得什麼都覺得理所當然,不知道我們家跟別人相比其實有些特別。
 
   結婚後,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,才慢慢覺得自家姐妹好像比人家的女孩子要厲害,什麼都知道也什麼都能應付,同學、朋友聽我把年節習俗、進退禮節說得頭頭是道,都會訝異不解:有這個說法嗎?要這樣做嗎?你怎麼會啊?奇怪了!不是大家都應該會的嗎!每個人的爸爸媽媽不是都這樣敎的嗎!
   漸漸的,有越來越多朋友說:真羨慕你有這樣的爸媽、我父母從沒這樣敎過我、你真的很幸福˙˙˙˙˙˙直到現在,還有朋友說每次聽我談起爸爸如何敎我們為人處事等等˙˙的,都會很傷感:『為什麼沒有人這樣敎過我˙˙』,是啊!我真的是很幸福,因為我爸爸是個認真過日子的人,他給我最大的財富是告訴我生活多美好、萬物多有情、應該如何敬謹的對待天地間的一切,穀雨到了,該回去補老母了˙˙˙˙˙
    也許˙˙˙立夏時分,我應該去一趟地藏院,順便告訴他,有這個特別的爸爸,是我這輩子幸福的理由。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樹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